据说参禅悟道的人将山水意识分为三个阶段:“开始时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修行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悟道时见山又是山,
见水又是水。”我从范建春的山水作品中似乎就悟出了这种禅境。
比如我十分在意的《云峰》《山水文章》《叶上初阳》《禅心》
就十分透彻地将古往今来的塞外意境捕捉到了,无论其色彩、线条、空
间、明暗都非常富有诗意的表达和精神的追求,很容易让阅读者产
生幻觉和幻象,犹如置身塞外的风云烟雨或风沙呼啸间,特别是作
品中大量运用了直线、横线、曲线、弧线互相纠缠、互相冲撞、互
相穿插,形成了深郁的流动性和主观性,将自然的气势与心灵的气
象浑然一体,包孕着一个亦真亦幻亦梦亦醒的塞外印象。类似的作
品都是主观出笔触清灵、墨色通透的动感状态,极其传神地把范建
春的原创精神和艺术语言传达出来并形成意绪多元的文化格调。
范建春的诗意表现一方面不显山露水地纯在画面的自然构成中得
以浮现。另一方面又直接借助凝练、深远、澄净、丰润、苍茫、精
微、沉郁的画面调度而将诗意从内敛引向激扬。我的感觉是,崔振
宽的山水画的写意特点就是写出意境、写出诗意、写出意义,其中
写出诗意是核心,诗意有了则意境易达、意义易得。这一时期的画作光
线很好,用墨精致,视觉明丽,水墨色彩也是非常流行非常柔美的,但
仍然可以从这些作品丰富的笔触和层次感、距离感、对比感上看到
他的某些独特性,他的艺术气息与画面生成的诗意说明他的平民视
角。
自九十年代到现在的全部山水画作品都融合与记录着范建春老师
的感觉之深、感情之美、感动之真、感念之沉、感恩之重,这些内
容似乎真的不必依赖五言七言或其他形式的诗加以排序列队,他的
文化精神与诗歌精神共同起源的地方必然有不可枯竭的诗意让他享用。
作为在北方生活和创作的山水画家,范建春的美学观念不可能逃离
这片茫茫大野,他独有的卓而不群的气势和力度就来源于他洞察并
真挚地倾听到来自北方山脉、原野、村落、山岗、河脉、地气、河
谷、戈壁、沙漠、篙草之中的稀音大美,或者说美从来不会在北方
的天地间缺席。于是,亲山亲水的范建春毫无疑问地将中国画这种
东方艺术推向美的极致,正是他的这种融合天地自然与人类精神源
泉的创作努力,才有可能使中国画也成为世界的画,使东方艺术也
成为世界的艺术,因为他不仅契合了西方艺术的审美理想,而且也
契合了人类普遍的审美欲望和审美快感。
评论